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,全国已有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,其中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,许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。
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,举步维艰。其中原因固然复杂,但与中国企业势单力薄,却又“诸侯混战”不无关系。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品轿车配套能力低,无法与跨国巨头抗衡,结果是大家只好挤在商用车这一战场拼个你死我活,争相压价,产品质量迅速下滑,最后导致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难以自拔。
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相比,中国企业明显处于劣势,只能算是“小家碧玉”,零部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。
中国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主要是研发能力差,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,不少企业纯属来料加工企业,只能“依葫芦画瓢”,很少有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,更不用说与国内外汽车厂商同步研发了。这些企业技术研发上的先天不足,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,只能在市场上分几杯残羹,难以把企业做大做强。第二大危机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单一,不能适应市场结构变化需求。这种可怕的“高度专业化”难以承担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,缺乏抗打击能力,一旦市场有变,必死无疑。长期以来,中国零部件产业一直依靠商业车整车生存与发展,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轿车配套能力低,难以与跨国巨头一争高低。此外,企业规模偏小,产量低,生产成本高,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,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扬和整车厂商压价等“祸不单行”的困境。
面临困境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并非无计可施,完全可以扬长避短,杀出一条生路来。理由是:国际汽车巨头迫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压力,采购日益国际化,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抓住“天赐良机”,闯入国际市场。
已经有一些企业,如浙江万向集团、东营汽车配件那样,依靠自身过硬产品和管理能力,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,逐步进入国际oem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出现。这给我们一个启示:无论是立足国内市场还是闯入国际市场,中国零部件企业必须提高研发能力,开发核心技术,打造自主品牌。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发言权,就没有走向国际市场的“通行证”,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,鼓励有基础和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联合、重组,做大做强,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零部件供应商。